为什么在幼儿园乖巧的娃,
回家就“变脸”?
孩子之所以出现差异性的表现
是因为家庭与幼儿园教育步调不一致
面对“不好好吃饭”的孩子
不妨跟着幼师这样做:
餐前有组织
▼幼儿园老师这样做:
◆为孩子介绍今天的饭菜;
◆提醒孩子餐前洗手;
◆让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进餐。
▼建议家长们这样做:
◆平时进行“烹饪”小游戏,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和节约粮食的意识;
◆让孩子参与食物准备、餐具准备等环节;
◆监督孩子餐前洗手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;
▼建议家长们这样做:
◆尽量不喂饭,让孩子自己吃饭;
◆进餐时适当约束孩子的行动;
◆要求孩子尊重餐桌礼仪;
◆家长坚持良好的进餐习惯,为孩子树立榜样。
进餐有规律
▼幼儿园老师这样做:
◆设置合理的用餐时间,保证孩子吃饱吃好;
◆除了用餐时间,不给孩子提供额外零食。
◆固定开饭时间,合理设置进餐间隔;
◆尽量少给孩子吃零食;
◆规定吃饭时间,不要过长过短,帮孩子建立有节奏的生活习惯。
关注异常变化
▼幼儿园老师这样做:
◆记住每个孩子对食物的偏好、禁忌;
◆对身体不适、反应异常的孩子重点关注;
▼建议家长们这样做:
◆如果孩子食量出现波动或者异常,要及时排查,因为孩子生病也会导致食欲不振;
◆服药过多或者滥用保健品,会增加肠胃消化吸收的负担,影响食欲。
合理活动助消化
▼幼儿园老师这样做:
◆老师会安排丰富的室内室外游戏活动,能量消耗大,吃饭自然香;
◆饭后适当散步有助于消化。
除了吃饭,孩子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显现出“两面性”,为了幼儿教育显出最大成效,助力孩子健康成长。家庭内部应协商统一孩子的教育方式、方法,积极与老师沟通,保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的统一性、连续性。